哭卢贞国

一别难与期,存亡易寒燠。
下马入君门,声悲不成哭。
自能富才艺,当冀深荣禄。
皇天负我贤,遗恨至两目。
平生叹无子,家家亲相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卢贞国》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以下是关于这首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与贾岛齐名,被称为“郊寒岛瘦”。他的一生多病,家境贫寒,却才华出众,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 文学成就:孟郊的作品多以描写现实生活、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尤其擅长五言诗。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1. 作品原文
  • 诗句内容:《哭卢贞国》原文如下:“一别难与期,存亡易寒燠。下马入君门,声悲不成哭。自能富才艺,当冀深荣禄。皇天负我贤,遗恨至两目。”这些诗句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悼念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 语言风格:孟郊的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善于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力。
  1. 文化意义
  • 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文人墨客活跃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人物命运都成为诗歌创作的素材。孟郊的《哭卢贞国》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 社会影响:孟郊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朋友真挚的感情,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种现实状况。通过诗歌,孟郊传达了他对不公平待遇和世态炎凉的感受,这也是他能在众多诗人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以看出《哭卢贞国》不仅是孟郊个人情感表达的产物,也是唐代社会风貌的一种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和友情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