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皇帝挽歌词三首

道启轩皇圣,威扬夏禹功。
讴歌亭育外,文武盛明中。
日月光连璧,烟尘屏大风。
为人祈福处,台树与天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德宗皇帝挽歌词三首》是唐代诗人武元衡的作品之一。以下是对这三首挽词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与作者
  • 生平简介:武元衡,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建中四年登进士第,历官比部员外郎、御史中丞等职。因力主削藩,遭藩镇忌恨,为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所害。他的诗藻思绮丽,琢句精妙,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 创作背景:《德宗皇帝挽歌词三首》的创作时间未明确指出,但根据诗歌的意境和内容推测,这些作品很可能是在唐德宗去世后所作,用以表达对德宗皇帝的悼念之情和对其统治的肯定与纪念。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道启轩皇圣,威扬夏禹功。讴歌亭育外,文武盛明中。日月光连璧,烟尘屏大风。为人祈福处,台树与天通。” 这首诗描绘了德宗皇帝的统治时期,既有威严也有仁爱的形象,歌颂了他的功绩和德行。其意旨在于赞美皇帝的卓越领导才能和崇高品德,以及他在位期间为国家所做的贡献。
  • 翻译:“道启轩皇圣,威扬夏禹功。讴歌亭育外,文武盛明中。日月光连璧,烟尘屏大风。为人祈福处,台树与天通。” 这首诗通过对德宗皇帝统治时期的描绘,展现了他作为君主的英明与仁慈,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皇帝深深的敬仰之情。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武元衡在《德宗皇帝挽歌词三首》中运用了精湛的修辞技巧和丰富的意象,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德宗皇帝的形象和统治成就。他的诗歌在语言上追求华丽而不失质朴,在形式上追求严谨而富有变化。
  • 思想内涵:通过对德宗皇帝的赞颂,不仅表达了对这位皇帝个人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帝王权力与德行的双重评价标准。武元衡的诗歌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寄托和期望。
  1. 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历史影响:《德宗皇帝挽歌词三首》是武元衡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一,其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这些挽词,读者可以窥见唐代文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及其个人情感与思想的表达。
  • 文学价值:武元衡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展现出唐代文人对于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德宗皇帝挽歌词三首》不仅是武元衡文学创作的高峰之作,也是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唐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也能从中汲取到文学鉴赏和历史知识的双重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