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嵩岳程光范

相别何容易,相逢便岁年。
客来嫌路远,谁得到君边。
岳色鸟啼里,钟声竹影前。
只应访支遁,时得话诗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嵩岳程光范》是唐代一位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嵩山的深深眷恋和对朋友的诚挚问候。下面将对其内容进行介绍:

  1. 诗歌原文
    相别何容易,相逢便岁年。
    客来嫌路远,谁得到君边。
    岳色鸟啼里,钟声竹影前。
    只应访支遁,时得话诗篇。

  2. 诗歌注释

  • 《寄嵩岳程光范》是唐代姚合的作品,全诗共四句。
  • “相别何容易,相逢便岁年”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不易以及相聚时的珍贵。
  • “客来嫌路远,谁得到君边。”反映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关心和思念。
  • “岳色鸟啼里,钟声竹影前。”描绘了嵩山的美景,以及在这样美丽环境中与友人相见的愉悦感。
  • “只应访支遁,时得话诗篇。”则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友人共同探讨文学艺术的愿望。
  1. 诗歌赏析
  • 此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相聚的期望。
  • 诗中的“相逢便岁年”和“只应访支遁,时得话诗篇”两句,不仅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对文化艺术交流的向往。
  • 整首诗构思巧妙,情感细腻,是古代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经典之作。
  1. 写作背景
  • 此诗创作于唐代,当时嵩山一带风景优美,文人墨客云集,因此诗中对嵩山的描写和对友情的表达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
  • 姚合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此诗也不例外。
  1. 文化意义
  • 《寄嵩岳程光范》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重视,对于研究唐代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现代价值
  • 在当今社会,人们依然需要这样的诗篇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通过欣赏《寄嵩岳程光范》,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的深度,这对于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在了解以上内容后,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阅读更多姚合及其他唐代诗人的诗作,以更全面地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
  • 研究古代文人的生活背景和思想观念,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

《寄嵩岳程光范》作为唐代诗人姚合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的价值,而且在文化传承、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艺术风采,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