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国千馀里,逢春且胜游。
暂闻新鸟戏,似解旅人愁。
野色吞山尽,江烟衬水流。
村醪须一醉,无恨滞行舟。
过杜氏江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杜氏江亭》——春意盎然
姚合的《过杜氏江亭》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与心情的唐朝时期作品。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游历时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内心的愉悦和对旅途的豁达态度。
诗中的“上国千馀里,逢春且胜游”开篇便展示了作者远行的背景和他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春天作为一个象征着新的开始、生机与希望的季节,常常被文人墨客用以激发创作灵感。姚合在这里用“上国”和“胜游”两个关键词,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虽身处遥远之地,但心中充满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愿望。
接下来的诗句中,“暂闻新鸟戏,似解旅人愁”,则是诗人细腻观察自然现象的结果。鸟儿在新季节里的活跃似乎也给远行的旅者带来了些许安慰。这种自然界与人心的互动,增添了诗作的情感深度。
“野色吞山尽,江烟衬水流。”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深化了画面感,通过“野”、“水”这两个元素,勾勒出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致。山色的融合与江烟的流动,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两句“村醪须一醉,无恨滞行舟”,展现了诗人面对旅途艰辛仍能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酒能够让人暂时忘记忧愁,也反映了古人在异乡漂泊时的某种慰藉。尽管旅途中有阻碍和不顺,诗人却选择用美酒来庆祝生活的美好,体现了他豁达的心态。
《过杜氏江亭》不仅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文学才华,还传达了一种超脱俗世、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这也是我们现代人应当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