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张籍司业见寄

日日在心中,青山青桂丛。
高人多爱静,归路亦应同。
罢吏方无病,因僧得解空。
新诗劳见问,吟对竹林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张籍司业见寄》是唐代诗人姚合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唐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姚合(约779—约855年),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人,唐代著名诗人,宰相姚崇的曾孙。他的一生经历了从进士到地方官员再到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和秘书少监等官职的转变。他的诗风质朴自然,擅长五律,刻意追求工整的格律,被誉为“武功体”。他与当时的著名文人如贾岛等有着深厚的友谊,并被后世誉为“姚贾”。

  2. 创作背景:《酬张籍司业见寄》的创作背景是在唐代中期的一个宁静的春天,诗人通过这首诗向友人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在唐代社会背景下,文人之间的交往非常频繁,相互之间通过诗词来交流情感和思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姚合通过这首诗,不仅向张籍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3. 艺术特点:姚合的诗歌以简洁明快、清新脱俗而著称。在《酬张籍司业见寄》中,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诗中“日日在心中,青山青桂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高人多爱静,归路亦应同”,则揭示了诗人追求高洁品格和归隐生活的情怀。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平淡中的深刻,简洁中的丰富,使得它成为了唐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4. 文学鉴赏:通过对《酬张籍司业见寄》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姚合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在动荡时代中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酬张籍司业见寄》不仅是一首表现了深厚友情和生活感悟的诗歌,也是一首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代诗歌的风采,以及唐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