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薛奉礼见赠之作

栖栖沧海一耕人,诏遣江边作使君。
山顶雨馀青到地,涛头风起白连云。
诗成客见书墙和,药熟僧来就鼎分。
珍重来章相借分,芳名未识已曾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薛奉礼见赠之作》是唐代诗人姚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背景
  • 作者:姚合,唐朝的著名诗人,其诗名在唐代非常显赫。他出生于陕州,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官至秘书少监。
  • 创作时间: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道这是一首酬答友人的作品。
  • 主题内容:此诗描写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情及彼此间的交流。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1. 诗歌原文
  • 诗句一:“栖栖沧海一耕人”,描述了诗人自己像大海中的耕农一样辛勤劳作,形象地展现了自己的勤奋和朴实。
  • 诗句二:“诏遣江边作使君”,反映了朝廷的任命,使得诗人有机会到江边担任重要职务。
  • 诗句三:“山顶雨馀青到地”,描绘了雨后山顶青翠欲滴的景象,生动地捕捉了自然的清新之美。
  • 诗句四:“涛头风起白连云”,形容海涛翻涌时天空中云彩的变化,体现了大自然的壮观。
  • 诗句五:“诗成客见书墙和”,意味着当诗人完成诗作后,朋友前来赞赏并抄写在墙上。
  • 诗句六:“药熟僧来就鼎分”,描绘了一个场景,当药煮熟后,僧侣也来分取,显示了一种生活的和谐。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酬薛奉礼见赠之作》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著称。诗中运用了许多自然景观作为比喻,如“山顶雨余青到地”和“涛头风起白连云”,这些描述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象,也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效果。同时,姚合的律诗严谨工整,字句间充满了节奏感和对称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 思想内容:从这首诗也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一些文化风貌。诗中提到的“诏遣江边作使君”,反映了当时官场的任用和任命制度。此外,诗中所表现的友情和交流,也展示了当时文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鼓励。
  1. 文学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唐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酬薛奉礼见赠之作》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它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氛围,也为研究唐代的文化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 审美价值:《酬薛奉礼见赠之作》的艺术成就同样令人赞叹。诗中优美的语言、精巧的结构以及对自然的细腻描摹,都显示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1. 影响传承
  • 后世评价:姚合的这首《酬薛奉礼见赠之作》受到了后世学者和诗人的高度评价。它不仅是唐诗宝库中的瑰宝,也是研究唐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
  • 影响传播:由于其优秀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这首诗在历史上被多次引用和传颂,成为中国文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姚合的《酬薛奉礼见赠之作》不仅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而且在思想上也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唐代的社会风情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