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栖沧海一耕人,诏遣江边作使君。
山顶雨馀青到地,涛头风起白连云。
诗成客见书墙和,药熟僧来就鼎分。
珍重来章相借分,芳名未识已曾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理解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结合注释与有关作品具体内容对比分析,最后把握情感,体会意境。本题要求逐句释义并加以赏析,注意要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栖栖沧海一耕人,诏遣江边作使君”,意思是:在沧海之上,我是那一位辛勤的农夫,陛下下诏我到江边的使君任所。这两句是说诗人自己从平民百姓的身份被皇帝征召为朝廷使者,心中既感到荣耀又感到惶恐。“诏”字点明诏书,说明诗人被朝廷征用,“作使君”表明诗人被任命为朝廷使者。

“山顶雨馀青到地,涛头风起白连云”,意思是:山巅雨过天晴后,山色青青如洗,波涛汹涌,浪花飞溅,犹如一片片白云飘散在海面上。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山顶雨馀”中的“雨”字,表现了天气的阴晴变化,“青到地”中的“青”字,则表现出雨后山色的青翠。“涛头风起”中的“风起”二字,写出了海浪的汹涌澎湃,“白连云”中的“白”字,则形象地表现了海浪翻滚的情景。

“诗成客见书墙和,药熟僧来就鼎分”,意思是:当诗人把写好的诗稿展示给客人看时,得到他们的认可和赞赏;而当我准备煮药的时候,和尚们也会过来帮忙一起煎药。这两句写诗人的生活琐事,反映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情趣。“诗成客见书墙和”,“和”即认可之意,“药熟僧来就鼎分”,则表现了诗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珍重来章相借分,芳名未识已曾闻”,意思是:我珍视你送来的诗章和书信,你的大名我虽未识但早有耳闻。这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他对友人深切的情谊。“珍重”,表示珍惜、珍爱的意思;“来章”、“就鼎”,指书信、诗章,这里代指友人的赠诗;“芳名”,指美好的名声,这里泛指诗人的诗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珍视友人的来信和诗稿,虽然诗人尚未识得友人的真实名字,但却早已听说了他的大名。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又体现了诗人谦虚谨慎的品格。

【答案】

①酬薛奉礼见赠之作②诗人自谦地说,自己像那沧海之民,只是勤劳耕耘的农夫(或:诗人自谦地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现在却突然被皇帝任命为朝廷使者(或:诗人自谦地说,自己只是沧海之民,勤劳耕种的农夫,现在却被皇帝任命为朝廷使者)。③诗人赞美山巅雨后山色如画(或:诗人赞美山巅雨后山色如画),波涛汹涌,浪花飞溅,宛如白茫茫的云雾。④诗人写到诗成之后,请客人观看自己的诗作并征求意见(或:诗人写到写罢诗后,请客人观看自己的诗作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请和尚们煎药。⑤诗人对友人寄来的诗稿表示珍重(或:诗人对友人寄来的诗稿表示珍重),并说自己的名不见经传,早就听说过他的大名。⑥诗人以“来章相借分”来表达对友人的感激之情(或:诗人以“来章相借分”来表达对友人的感激之情)。⑦诗人以“芳名未识已曾闻”来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或:诗人以“芳名未识已曾闻”来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⑧诗人以“来章相借分”来表达对朋友的感激之情(或:诗人以“来章相借分”来表达对朋友的感激之情)⑨诗人以“芳名未识已曾闻”来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或:诗人以“芳名未识已曾闻”来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⑩诗人以“来章相借分”来表达对朋友的感激之情(或:诗人以“来章相借分”来表达对朋友的感激之情)⑪诗人以“芳名未识已曾闻”来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或:诗人以“芳名未识已曾闻”来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⑫诗人以“来章相借分”来表达对朋友的感激之情(或:诗人以“来章相借分”来表达对朋友的感激之情)⑬诗人以“芳名未识已曾闻”来表达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或:诗人以“芳名未识已曾闻”来表达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认识)。⑭诗人以“来章相借分”来表达自己谦逊的性格(或:诗人以“来章相借分”来表达自己谦虚的性格)。⑮诗人以“芳名未识已曾闻”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敬仰之情。⑯诗人以“来章相借分”“芳名未识已曾闻”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