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游多爱向深春,到处香凝数里尘。
红杏花开连锦障,绿杨阴合拂朱轮。
凤凰尊畔飞金盏,丝竹声中醉玉人。
日暮垂鞭共归去,西园宾客附龙鳞。
咏贵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贵游》是唐代诗人姚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贵族在深春时节的游园盛景,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情趣。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创作背景、历史意义及其在文学上的价值:
诗歌原文:《咏贵游》全诗如下:
贵游多爱向深春,
到处香凝数里尘。
红杏花开连锦障,
绿杨阴合拂朱轮。
凤凰尊畔飞金盏,
丝竹声中醉玉人。
日暮垂鞭共归去,
西园宾客附龙鳞。诗歌主题:通过描写贵族们在春日出游时的奢华场景,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富贵与享乐生活。
艺术特色:姚合的诗风被后世评价为“工于五言,尤长绝句”,而《咏贵游》则以其精炼的笔触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贵族生活的繁华与优雅。
写作背景:姚合在官场上的经历颇为复杂,他曾因揭露贵族的不法行为而得到皇帝的信任,但最终也因为政治原因被迫离开朝廷。这种复杂的政治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带有较为浓厚的政治色彩。
历史意义:作为唐诗中的佳作,《咏贵游》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活风貌,还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其对后世的影响体现在对唐代贵族生活及社会风尚的描绘上,成为研究唐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咏贵游》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意象鲜明且充满画面感,充分展示了姚合作为诗人的语言才华和艺术创造力。此外,诗中对贵族生活的细腻描绘,也为后世提供了了解古代贵族阶层生活方式的重要视角。
《咏贵游》不仅是唐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更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唐代社会的面貌,还能够体会到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欣赏古典文学的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思考,从而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