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给事师皋哭亡爱

真珠为土玉为尘,未识遥闻鼻亦辛。
天上还应收至宝,世间难得是佳人。
朱丝自断虚银烛,红粉潜销冷绣裀。
见说忘情唯有酒,夕阳对酒更伤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给事师皋哭亡爱姬英英》是唐代诗人姚合所作的七言律诗,而非文学作品《我不知道》 。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姚合在诗歌创作上的深厚功底,也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以下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

  1. 诗人简介
  • 姚合,字肇先,陕州硖石人。他是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代皇帝时期的官员,曾任武功主簿、金州刺史等职。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经历了从官场到隐退的过程。
  1. 作品原文
  • “真珠为土玉为尘,未识遥闻鼻亦辛。天上还应收至宝,世间难得是佳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将真珠比喻为尘土,玉比作尘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珍视。
  • “朱丝自断虚银烛,红粉潜销冷绣裀。”
    这里用“朱丝”和“银烛”来比喻美好事物易逝,而“红粉”则暗指美人消逝后的冷清。
  • “见说忘情唯有酒,夕阳对酒更伤神。”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逝去后无法释怀的情感,以及在夕阳下独自饮酒以解愁绪的悲凉心境。
  1. 艺术特点
  • 意境深远:《杨给事师皋哭亡爱姬英英窃闻诗人多赋因而继和》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哀婉的图景,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 语言优美:姚合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律感,通过对色彩、声音和情感的精细刻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艺术魅力。
  • 哲理内涵:诗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杨给事师皋哭亡爱姬英英》是一首反映人生百态、充满哲理思考的古诗。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姚合的文学才华,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