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对山僧

吏散重门掩,僧来闭阁闲。
远心驰北阙,春兴寄东山。
草长风光里,莺喧静默间。
芳辰不可住,惆怅暮禽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和对山僧》(一作同杜相公对山僧)》是唐代诗人皇甫冉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与僧人共度宁静时光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象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奉和对山僧》的内容:

  1. 诗歌原文:吏散重门掩,僧来闭阁闲。远心驰北阙,春兴寄东山。草长风光里,莺喧静默间。芳辰不可住,惆怅暮禽还。

  2. 诗歌背景:此诗创作于唐玄宗至德年间(756-758年),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下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佛教的理解。

  3. 诗歌赏析:《奉和对山僧》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首联“吏散重门掩,僧来闭阁闲”描绘了官员散去后的宁静场景,而“远心驰北阙,春兴寄东山”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朝廷的思念以及春天时景的愉悦。颔联“草长风光里,莺喧静默间”进一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图,莺歌燕舞之中透露出一种宁静与和谐。颈联中的“芳辰不可住,惆怅暮禽还”则体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与不舍。尾联“惆怅暮禽还”更是增添了一份凄凉之感,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复杂。

《奉和对山僧》不仅展示了皇甫冉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唐代文人面对社会现实时的心态和情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意蕴,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