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意义,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面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分析的介绍:
作者介绍:《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巨匠柳宗元。柳宗元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还是杰出的文学家,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关怀,以及对个人命运和友情的细腻描述。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雄浑的笔力,又有婉约的情感表达,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诗歌原文: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欲回天上忆郎意,苦语低吟未忍声。诗歌背景:这首诗是在元和十年(815年)二月创作的。当时柳宗元和刘禹锡因政治原因被贬至永州和朗州,随后又被外放至更远的荒僻之地。这段时期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二人的心情复杂,既有对故土的眷恋,也有对未来的忧虑。
艺术特色:该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情感的真实流露和语言的独特运用。首联“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变迁和内心的挣扎,展现了一种悲凉和无奈。颔联“欲回天上忆郎意,苦语低吟未忍声”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天上的思念之情化作具体的行动和言语,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颈联“欲回天上忆郎意,苦语低吟未忍声”则是对首联中情感转折的具体描绘,通过对天上与地上情感对比的描写,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尾联“欲回天上忆郎意,苦语低吟未忍声”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有对未来未知道路的恐惧和担忧。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不仅展示了诗人柳宗元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也体现了他作为伟大文学作品家的卓越才华。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于社会、人生的态度,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