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释:
衡阳与梦:指李白与友人分手后前往江陵的行程。
十年憔悴到秦京:形容李白长时间漂泊在外,身心疲惫。
谁料翻为岭外行:意思是没想到这次离别竟然会是分别在岭南。
伏波:是指汉代名将马援,他曾在南越郡任伏波将军。
翁仲:是秦始皇墓出土的铜人像,据说是秦军将领的形象。
直以慵疏招物议:意为由于自己的懒散和疏离而招致他人的非议。
休将文字占时名:意思是不要将自己的才华和名声看得太重。
今朝不用临河别:意思是不必像往常一样站在河边送别。
垂泪千行便濯缨:意思是即使流下千行泪水也要洗去身上的尘土。
赏析:
此诗是李白送别友人的一首七言绝句。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
首句“十年憔悴到秦京”,描绘了诗人长时间的漂泊和憔悴的状态。这里用“十年”一词,既表达了时间的漫长,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第二句“谁料翻为岭外行”,表达了诗人对这次离别的意外和惊讶。他原本以为这次离别只是暂时的分离,却没想到竟然是永远的别离。这种出乎意料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戏剧性和感染力。
第三句“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是对历史人物马援和翁仲的赞美。他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他们的功绩永载史册。这里用“风烟”和“草树”来描绘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化,使得诗歌更具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第四句“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批评。他认为自己的懒散和疏离导致了他人的非议,不应该将自己的才华和名声看得太重。这里的“慵疏”和“文字”都是关键词,它们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末句“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全诗的高潮和总结。诗人表示不必像往常一样站在河边送别,因为即使流下千行泪水也要洗去身上的尘土。这里的“濯缨”是一种古代的洗澡方式,用来比喻自己的决心和决心洗净一切。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李白的豪放洒脱的个性和他对于人生无常的豁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