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

谪官去南裔,清湘绕灵岳。
晨登蒹葭岸,霜景霁纷浊。
离披得幽桂,芳本欣盈握。
火耕困烟烬,薪采久摧剥。
道旁且不愿,岑岭况悠邈。
倾筐壅故壤,栖息期鸾鷟。
路远清凉宫,一雨悟无学。
南人始珍重,微我谁先觉。
芳意不可传,丹心徒自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柳宗元的诗歌以其独特的山水田园诗风格而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柳宗元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他在政治生涯中多次遭遇贬谪,这些经历使他对封建社会的某些现象深感愤慨。他的诗作常常反映了他对时政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2.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是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期间的作品。在那个时代,文人墨客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时政的批评和对社会现象的看法。柳宗元将自己的一些珍贵树种如小桂树从衡阳移植到永州的龙兴寺,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欣赏,更是一种寓意深远的文化行为。这种行动体现了柳宗元对于正直君子和有用人才的关怀,以及对于封建社会中某些不公现象的不满。

  3. 诗的内容:诗中描述了诗人在贬谪途中经过衡阳,看到了那里遭受摧残的桂树,心中涌起了对这片土地和它的植被的深深怜惜。于是,他决定将十余棵小桂树带到永州,种在了龙兴寺内,以此来表达他对自然的爱护和对故乡的眷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对命运的一种哲学思考和感慨。

《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也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柳宗元对时代变迁的观察和对人性、社会的深刻洞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学特色,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悲悯和坚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