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水精

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
持来向明月,的皪愁成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水精》是唐代韦应物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韦应物(约737年-792年),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的一生经历丰富,曾先后担任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官职,故有“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的美誉。
  1. 诗词原文
    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持来向明月,的皪愁成水。

  2. 词句分析

  • 映物随颜色:描绘了水精(水晶)在光照下呈现出的各种色彩,反映了其透明清澈的特性。
  • 含空无表里:形容水精内部充满了虚空,没有明显的边界,给人以深邃莫测的感觉。
  • 持来向明月:通过将水精拿在手中与明亮的月亮相比较,形象地表达了水精的美丽和纯净。
  • 的皪愁成水:这里的“的皪”可以理解为晶莹剔透,而“愁成水”则表达了一种因美而引发的忧愁情感,暗示了水精的美丽足以让人感到忧伤。
  1. 整体鉴赏
  • 《咏水精》作为一首五言绝句,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和独特感悟。诗中的水晶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既是物质的美景,也是心灵的寄托。通过对水精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追求美好但可能伴随的淡淡哀愁,使得这首小诗成为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作品。
  1. 创作背景
  • 《咏水精》创作的具体时间不详,但根据韦应物的生平和作品流传情况,可以推测此诗可能是在韦应物任苏州刺史期间所作。作为一个生活在盛唐时期的文人,韦应物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深刻,因此能够创作出如此优美的诗篇。此外,水精作为一种珍贵的宝石,在当时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和象征意义,这也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底蕴。

《咏水精》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的小诗,更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作品。它通过简洁明快的文字,展示了诗人对美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反映出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