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洛阳丞请告一首

方凿不受圆,直木不为轮。
揆材各有用,反性生苦辛。
折腰非吾事,饮水非吾贫。
休告卧空馆,养病绝嚣尘。
游鱼自成族,野鸟亦有群。
家园杜陵下,千岁心氛氲。
天晴嵩山高,雪后河洛春。
乔木犹未芳,百草日已新。
著书复何为,当去东皋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任洛阳丞请告一首》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方凿不受圆,直木不为轮。
    揆材各有用,反性生苦辛。
    折腰非吾事,饮水非吾贫。
    休告卧空馆,养病绝嚣尘。
    游鱼自成族,野鸟亦有群。
    家园杜陵下,千岁心氛氲。
    天晴嵩山高,雪后河洛春。
    乔木犹未芳,百草日已新。
    著书复何为,当去东皋耘。

  2. 作者介绍

  • 韦应物(约737年-792年),字伯玉,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以田园诗闻名于世,被后人誉为“韦苏州”。他的诗风恬淡高远,善于描写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
  • 韦应物的一生跨越多个朝代,曾历任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因政绩显著,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1. 诗歌解析
  • 开篇:“方凿不受圆,直木不为轮。”这两句诗通过比喻表达了事物各自有其特性与用途的道理。方与圆、直与曲都是自然中常见的属性,但每种形状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不应混淆。
  • 转折:“揆材各有用,反性生苦辛。”这里的“揆材”指的是衡量才能或材质,诗人表达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与局限性,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过度的挣扎或坚持往往会带来痛苦。
  • 结尾:“游鱼自成族,野鸟亦有群。”这是对自然生态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生物群体生活的和谐与有序。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写,传达了一种顺应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1. 诗歌鉴赏
  • 主题:《任洛阳丞请告一首》主要探讨了人的本性、才能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了个体应该根据自身条件找到合适的位置,不应过于强求。
  • 艺术特色:韦应物的诗歌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其语言简淡而意境深远。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形象的描绘又有哲理的思考。
  1. 文化背景
  •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时期的文人士大夫普遍追求个性自由与精神独立,他们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理想。
  • 韦应物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诗歌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才华与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他的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广泛传颂和研究。
  1. 文学地位
  • 作为唐代田园诗的代表,韦应物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深受读者喜爱。其代表作如《滁州西涧》、《游南亭怀诸友》等,至今仍被广为传诵。
  • 韦应物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被后世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等人齐名。他的诗歌不仅在唐代受到推崇,而且在宋朝及以后的历史时期都被视为学习的范本。
  1. 历史评价
  • 韦应物以其卓越的诗歌成就受到了历代文人的高度评价。宋代的苏轼、陆游等人对他的诗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赞其诗风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 在现代,韦应物的研究仍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学者们对他的生平、思想以及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认为他不仅是唐代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任洛阳丞请告一首》作为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内容上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而且在艺术上也展现了其精湛的写作技巧和高超的审美情趣。这首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