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渡伊水

悠悠涉伊水,伊水清见石。是时春向深,两岸草如积。
迢遰望洲屿,逶迤亘津陌。新树落疏红,遥原上深碧。
回瞻洛阳苑,遽有长山隔。烟雾犹辨家,风尘已为客。
登陟多异趣,往来见行役。云起早已昏,鸟飞日将夕。
光阴逝不借,超然慕畴昔。远游亦何为?归来存竹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渡伊水》是唐代诗人韦述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其雄劲的笔触和对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而著称。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的原文与背景
  • 韦述通过“悠悠涉伊水,伊水清见石”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深远的自然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伊水的清澈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与恬静。
  • 紧接着,“是时春向深,两岸草如积”两句描写了春天的景色,伊水两岸生长着茂密的草地,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增添了诗中的生机与活力。
  • “迢递望洲屿,逶迤亘津陌”则表达了诗人在伊水边远眺的情景,远处的洲屿和延绵不绝的津陌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延展。
  • 最后一句“新树落疏红,遥原上深碧”,则是对景物细节的描绘,新长出的树木点缀在远方的原野上,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远处的原野则笼罩在深蓝色的雾气中,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1. 艺术特色分析
  • 韦述在《晚渡伊水》中巧妙地将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又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意味。
  • 通过对伊水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诗人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 “悠悠涉伊水,伊水清见石”等句子,不仅描绘了伊水的自然美景,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1. 文化意义与影响
  • 《晚渡伊水》作为唐代的一首优秀诗歌,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韦述通过这首诗向人们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坚韧的态度。
  1. 文学价值评价
  • 从文学角度来看,《晚渡伊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精细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卷。
  • 这首诗在形式上属于五言古诗,其结构紧凑,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在欣赏《晚渡伊水》时,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还能从中汲取到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唐代诗歌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后人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