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荆山

抱玉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
空山落日猿声叫,疑是荆人哭未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史诗·荆山》是唐代诗人胡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感慨与哀怜。以下是对该诗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胡曾,约公元839年前后生于湖南邵阳,唐朝著名诗人。他以通俗明快的诗歌风格而著称,其作品多涉及历史人物和事件。据记载,他曾在咸通年间参加进士考试,但未得志。此后,他曾任汉南节度使从事、路岩和高骈的幕僚等职,历经多个时期。他的诗歌创作涵盖了广泛的主题,从个人情感到社会现象,均有所触及,尤其擅长于咏史,为后代许多历史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 诗词原文:抱玉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空山落日猿声叫,疑是荆人哭未休。《咏史诗·荆山》是胡曾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著称。通过描绘抱玉岩的景象,诗人传达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的无常感。同时,诗中也隐含了对古代贤者的怀念以及对不遇之才的同情。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胡曾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3. 艺术特色:胡曾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擅长运用自然景物作为表达情感的媒介。《咏史诗·荆山》中的“抱玉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便是通过描写具体的自然景象来引发读者的思考。这种手法使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此外,胡曾的诗歌还体现了他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对卞和献玉的故事的引用,既展示了他对历史的敬仰,也表现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4. 历史背景:《咏史诗·荆山》创作于唐咸通年间,当时胡曾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经历了官场上的失意和挫折,这些经历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反映。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荆山的描写,更是对胡曾个人经历的一种抒发。

《咏史诗·荆山》是一首充满历史色彩和深刻情感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对古代贤者卞和的颂扬,更是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感慨和对不遇之士的怜悯。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都值得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