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水虽非禹凿开,废丘山下重萦回。
莫言只解东流去,曾使章邯自杀来。
咏史诗废丘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史诗·废丘山》是唐代诗人胡曾有感于古代历史兴衰而创作的诗歌。胡曾(约839—?),唐代邵阳(今属湖南)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曾任汉南节度使从事,后为路岩、高骈诸人幕僚。他以军官身份历经多年,观览古代兴废陈迹之后,慷慨悲歌。
《咏史诗·废丘山》是胡曾的代表作之一,其创作背景和时代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作品创作背景:《咏史诗·废丘山》的创作是在胡曾对古代历史兴衰有了深刻体验之后,通过对比古今,抒发了对历史上英雄与悲剧人物命运的感慨。诗中提及的水并非由大禹开凿,而是自然流淌,但其所流经之地却有着沉痛的历史故事。这种对比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历史感和哲理意味。
作品主题思想:在这首诗里,胡曾通过对“此水”的描述,隐喻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他通过“非禹凿开”这一描述,表达了历史的自然性和不可逆性。同时,“废丘山下重萦回”则暗示了历史事件往往因地而生,因地而败。诗中的“莫言只解东流去”,则是对人们常说的“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这一观点进行了反驳,表达了历史的循环与反复。
作品的艺术特点:从艺术角度看,《咏史诗·废丘山》以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胡曾作为一位诗人的艺术才华。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以寥寥数语传达出深沉的历史感和哲理思考,这正是胡曾作为唐代著名诗人的独特魅力所在。
作品的历史价值:《咏史诗·废丘山》不仅是胡曾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部承载着唐代社会历史背景的文学作品。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窥见唐代社会的历史风貌,理解那个时代人们对历史的看法和态度,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唐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咏史诗·废丘山》不仅展现了胡曾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和情感投入。这首诗不仅是胡曾诗歌创作的代表之作,也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