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灼灼

尝闻灼灼丽于花,云髻盘时未破瓜。
桃脸曼长横绿水,玉肌香腻透红纱。
多情不住神仙界,薄命曾嫌富贵家。
流落锦江无处问,断魂飞作碧天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伤灼灼》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反映了诗人对蜀地丽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那个时代动乱的哀叹。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伤灼灼》:

  1. 作者简介
  • 韦庄,字端己,号瀛洲子,京兆杜陵人,是唐代“花间派”词人之一。他少孤,家贫力学,能诗善词。韦应物四世孙,昭宗乾宁元年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因黄巢攻陷长安,兵火交加未能脱身,逃至洛阳,后在王建建立的前蜀称帝时,成为其开国制度的主要制定者。
  1. 原文
  • 灼灼桃花水,流波红不断。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日出霜林薄,早寒金茎弱。多情被春牵,终向春风歇。
  1. 作品赏析
  •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灼灼桃花之美及其生命力的顽强。诗中“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一句,不仅赞美了桃花的非凡美丽,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敬畏与向往。
  • 诗中的桃花如同春天的使者,被春风唤醒,却又随春而去,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和无常。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对命运无常的感叹,使得这首诗充满了哲思和情感深度。
  1. 创作背景及背景解读:《伤灼灼》的创作背景与作者韦庄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诗中透露出他对蜀地丽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时代动乱带来的哀愁。
  • 韦庄在战乱中逃亡至洛阳,目睹了无数生命因战争而消逝,这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美与生命的脆弱。因此,他在诗中寄托了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1. 名家点评
  • 名家点评指出,此诗不仅展示了韦庄对美的独到见解,也体现了他深沉的情感世界。诗中通过对灼灼桃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韦庄诗歌作品中的佳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伤灼灼》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花诗,它更是诗人心灵世界的映射,是对美、对生活、对时代的深度思考和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感受到诗人情感的真挚与诗歌形式的精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