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应制

凤城春色晚,龙禁早晖通。
旧火收槐燧,馀寒入桂宫。
莺啼正隐叶,鸡斗始开笼。
蔼蔼瑶山满,仙歌始乐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寒食应制》是唐代诗人韦承庆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寒食应制》的作者是韦承庆,字延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郑州阳武,因事继母以孝闻,举进士,官至太子司议、秘书少监等职。
  2. 作品原文:凤城春色晚,龙禁早晖通。旧火收槐燧,馀寒入桂宫。莺啼正隐叶,鸡斗始开笼。蔼蔼瑶山满,仙歌始乐风。
  3. 诗词赏析:《寒食应制》描绘了寒食节时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诗中“凤城春色晚”形容京城春天的景色已晚,而“龙禁早晖通”则暗示皇帝的朝政清明。接着,诗中的“旧火收槐燧”与“馀寒入桂宫”两句,分别展现了人们熄灭旧火准备迎接新季节的到来,以及春天的余寒尚未完全消散的景象。“莺啼正隐叶”与“鸡斗始开笼”描绘了春天里生机勃勃的场景,生动地体现了自然界的复苏。最后,“蔼蔼瑶山满”和“仙歌始乐风”两句,将整个场景渲染得更加和谐宁静,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4. 历史背景:《寒食应制》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朝时期,当时社会安定,文化繁荣,文人雅士常常借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寒食应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寒食应制》不仅是一首描绘唐代宫廷生活和自然风光的优美诗作,同时也是韦承庆个人政治生涯和道德修养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刻理解到唐代的文化精神和时代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