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春色晚,龙禁早晖通。
旧火收槐燧,馀寒入桂宫。
莺啼正隐叶,鸡斗始开笼。
蔼蔼瑶山满,仙歌始乐风。
【解析】
本诗写初夏时节京城的景色。首联点明时间,渲染气氛;颔联描写京城早晖;“余寒”二句以动写静;颈联写春光中鸣叫的黄莺与争斗的鸡儿;尾联写春意盎然。全诗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京城初夏时节的景色,并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译文:
寒食节应制
凤城春色已渐晚,龙禁宫阙早已有日光普照。
昨夜烧火收残烟,今晨余热尚可熏桂宫。
黄鹂啼声正隐叶,雄鸡斗鸣始开笼笼。
瑶山满目皆葱郁,仙歌缭绕乐无穷。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春,当时诗人正在长安任左拾遗。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通过描写京城初夏时景物,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全诗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京城初夏时节的景色,并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前四句是第一层,起得自然。首句“凤城春色晚”,交代地点、季节和时间;次句“龙禁通”,说明京城宫殿在朝阳下显得格外壮丽。“旧火收槐燧”、“馀寒入桂宫”,两句分别写昨夜烧火和今晨余热,都极言其早,烘托出京城初夏时节特有的景色;后两句“莺啼正隐叶”、“鸡斗始开笼”,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景象。
后四句是第二层,由景生情。“莺啼正隐叶”一句,写黄莺啼鸣,声音虽小,却十分悦耳动听。而此时黄莺却在树上掩藏起来,不敢鸣叫,这不禁让人产生好奇之感。“鸡斗始开笼”,写雄鸡争斗着才从笼子里飞出来,形象地表现出了鸡儿的生气勃勃。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鸡儿的活泼可爱,也暗合了“鸡虫得失”的典故,从而引出下文。
最后两句“蔼蔼瑶山满”,用瑶山来形容京城的繁华景象,表现京城春天的生机盎然;“仙歌始乐风”,以“仙歌”来喻指歌声美妙动听,从而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此诗写京城初夏时节的景色,写得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