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崔司马登称心山寺

郡府乘休日,王城访道初。
觉花迎步履,香草藉行车。
倚阁观无际,寻山坐太虚。
岩空迷禹迹,海静望秦馀。
翡翠巢珠网,鹍鸡间绮疏。
地灵资净土,水若护真如。
宝树谁攀折,禅云自卷舒。
晴分五湖势,烟合九夷居。
生灭纷无象,窥临已得鱼。
尝闻宝刀赠,今日奉琼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崔司马登称心山寺》是唐代孙逖的五排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下面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诗歌原文:郡府乘休日,王城访道初。觉花迎步履,香草藉行车。倚阁观无际,寻山坐太虚。岩空迷禹迹,海静望秦余。翡翠巢珠网,鹍鸡间绮疏。地灵资净土,水若护真如。
  2. 作者简介:孙逖,潞州涉县人,唐代著名诗人。他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时代,其创作深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手法,表达出对生命和宇宙的感悟。
  3. 艺术特色:在《和崔司马登称心山寺》这首诗中,孙逖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自然的美景与人生的哲思巧妙结合。通过对自然界中花草树木的描写,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中的“地灵资净土,水若护真如”等句子,体现了他对于佛教思想的理解和认同。
  4. 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篇蕴含着深邃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中的“地灵资净土,水若护真如”,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而“攀折宝树谁,卷舒禅云自”,则寓意着人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5. 文学地位:孙逖的《和崔司马登称心山寺》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一,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于后世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和崔司马登称心山寺》是一首兼具美学价值和哲学深度的唐代诗歌。它不仅是孙逖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唐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