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复后登安国寺阁

千门万户鞠蒿藜,断烬遗垣一望迷。
惆怅建章鸳瓦尽,夜来空见玉绳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克复后登安国寺阁》是唐代著名诗人唐彦谦的诗作。这首诗不仅因其深刻的情感表达而广受欢迎,还因它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独特地位而备受推崇。《克复后登安国寺阁》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感慨的深刻理解。

从艺术风格上分析,《克复后登安国寺阁》具有鲜明的唐代诗词特色。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多以豪放、奔放的情感见长,而唐彦谦的这首诗却展示了另一种风貌。他的诗作往往蕴含深情与哲理,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善于运用典故,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为一首抒情佳作。例如,“千门万户鞠蒿藜,断烬遗垣一望迷”这两句描绘了战后荒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生活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从文化与历史背景来看,唐彦谦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文化氛围。在这首诗中,“惆怅建章鸳瓦尽,夜来空见玉绳低”一句,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残破,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辉煌与现实的哀婉感叹。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忧国忧民情怀。

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克复后登安国寺阁》在结构布局、意象选择及韵律安排上都显示出较高的技巧。诗中的意象鲜明,如“断烬遗垣”等词汇,既描绘了战乱之后的场景,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此外,通过对仗和平仄的精心安排,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克复后登安国寺阁》不仅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一,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也展示了唐诗独特的美学特征。对于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来说,深入研究这首诗不仅能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能进一步体会到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