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道陈先辈之清源

贫中惟是长年华,每羡君行自叹嗟。
归日捧持明月宝,去时期刻刺桐花。
春风避酒多游寺,晓骑听鸡早入衙。
千乘侯王若相问,飞书与报白云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末道陈先辈之清源》是唐代徐夤的作品。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词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徐夤,字昭梦,莆田人,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为幕府,曾官国子助教、尚书工部员外郎。
  2. 作品原文
    贫中惟是长年华,每羡君行自叹嗟。
    归日捧持明月宝,去时期刻刺桐花。
    春风避酒多游寺,晓骑听鸡早入衙。
    千乘侯王若相问,飞书与报白云家。
  3. 作品注释:《春末道陈先辈之清源》是唐代诗人徐夤所作的一首送别诗。其中“清风”指清新的风气;“明月宝”指的是月宫的宝物;“刺桐花”是木棉花,这里比喻陈先辈(即友人)如刺桐花一样坚韧向上;“千乘侯王若相问”意味着在官场中遇到高官时,可以委婉地告知他们自己的出处和去向,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或麻烦。
  4. 作品背景:此诗作于唐代,是徐夤对友人陈先辈离开时的赠诗。诗中表达了徐夤对陈先辈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5. 作品赏析:全诗语言质朴而含蓄,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前途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社会风貌和生活态度。
  6. 艺术特色:该诗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明月宝、刺桐花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意境和深远的哲理。同时,诗中的用典、比喻等修辞手法也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韵味和深意。

这首《春末送陈先辈之清源》不仅展示了徐夤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更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态度。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唐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