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萧侍中春园听妓

微雨散芳菲,中园照落晖。
红树摇歌扇,绿珠飘舞衣。
繁弦调对酒,杂引动思归。
愁人当此夕,羞见落花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酬萧侍中春园听妓》介绍

《酬萧侍中春园听妓》是一首创作于唐朝的五言律诗,作者是陈子良,作于唐朝。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微雨纷飞的夜晚,诗人在春园中听到萧侍中在听妓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情感状态。

诗歌原文

微雨散芳菲,中园照落晖。
红树摇歌扇,绿珠飘舞衣。
繁弦调对酒,杂引动思归。
愁人当此夕,羞见落花飞。

诗歌解析

  • 微雨散芳菲:描述了雨后春园的芳香与湿润,增添了一份清新的氛围。
  • 中园照落晖:指出了园中的景致在夕阳下的美丽景象,映衬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夜晚。
  • 红树摇歌扇:用“红树”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摇歌扇”则形象地描绘了女子轻盈的舞姿。
  • 繁弦调对酒:通过“繁弦”指音乐的丰富多样,表达了人们在音乐声中畅饮的快乐。
  • 杂引动思归:反映了诗人因思乡之情而感到惆怅,同时也展示了音乐与饮酒给人带来的慰藉作用。
  • 愁人当此夕:直接点明了诗人因为这种场景而感到忧愁,突出了夜深人静时的情感表达。
  • 羞见落花飞:表现了对于美丽景象的不舍以及内心的微妙情感。

作品背景

陈子良是隋末唐初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的生平经历了从隋到唐的转变,曾先后担任右卫率府长史、隐太子的东宫学士等职务,为唐朝文化做出了贡献。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也反映了那个时期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

《酬萧侍中春园听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氛围以及诗人陈子良的艺术造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