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寻李永因书事赠之

栖遑偏降志,疵贱倍修身。
近觉多衰鬓,深知独故人。
天垂五夜月,霜覆九衢尘。
不待逢沮溺,而今恶问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冬夜寻李永因书事赠之》是唐代诗人耿湋的作品。下面将通过几个关键方面,来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耿湋,字洪源,河东(今属山西)人,唐朝诗人。他的生卒年及生平不详,但据记载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耿湋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并官至右拾遗。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不深琢削而自成风格。他的集三卷,现存诗二卷。在与友人的交往中,他与卢纶、李端、钱起、司空曙等人关系密切,并且与严维、秦系、畅当等也有交往。耿湋因其诗作和人格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 诗歌原文:栖遑偏降志,疵贱倍修身。近觉多衰鬓,深知独故人。天垂五夜月,霜覆九衢尘。不待逢沮溺,而今恶问津。

  3.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耿湋的眼睛展现了一幅冬夜寻访故人的生动画面。首句“栖遑偏降志”表达了他在寒冷的夜晚中寻找朋友时的心境,暗示了一种孤独或寂寞感。第二句“疵贱倍修身”则反映出他对于自身境遇的反思,可能是指他虽然遭遇困难或被忽视,但依然坚持自我修养。第三句“近觉多衰鬓,深知独故人”描绘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情感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天垂五夜月,霜覆九衢尘。不待逢沮溺,而今恶问津”则以景抒情,通过描述夜晚的月色和寒霜,传达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及对友情的珍重。

《冬夜寻李永因书事赠之》不仅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诗篇,同时也是理解唐代诗人耿湋及其文学贡献的重要窗口。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能欣赏到耿湋的诗歌之美,还能深刻感受到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