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遑偏降志,疵贱倍修身。
近觉多衰鬓,深知独故人。
天垂五夜月,霜覆九衢尘。
不待逢沮溺,而今恶问津。
【注释】
栖遑:忧思不定,心神不宁。
疵贱倍修身:自谦之辞,意谓自己因出身微贱而未能得到高官厚禄,应加倍地修炼自己的品德。
近觉:近来觉得。
沮溺:春秋时隐士沮(jī)溺(yì),名何,字子贱,鲁人。
恶:何;怎么。
【赏析】
《冬夜寻李永因书事赠之》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以“栖遑”起兴,写诗人心绪不宁,忧思难释。颔联承上,抒写身世感慨。颈联转写自然景象,抒发人生感慨。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对友人的劝慰与勉励之意。全诗构思独特,情真意切,耐人寻味。
这首诗开头两句写诗人心绪不宁,忧思难释,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第三、四句承上,抒写身世感慨。这两句是说,近来觉得年已衰迈,深知只有老友能够理解我的心情。颈联由景入情,描写了天黑以后的景象。第五句写月亮升起,照彻大地,使九条大街上的尘埃都映入眼帘,这是对眼前所见景象的具体描写。第六句写诗人想到朋友,想到自己的处境和遭遇,就用不着再去巴结逢迎那些当权者了,现在应该远离这些小人。尾联用典抒怀,点明题旨。“沮溺”,指春秋时隐士沮溺,名何,字子贱,鲁人,曾隐居在九顷山之下,后人把他和孔子相提并论,称“夫子”。这里用他来比喻诗人自己,也暗用了孔子的话:“不遇盘石,磨而不磷;不遇砥砺,水而不沈。”意思是说,如果遇到像盘石那样坚硬的东西,就会磨得锐利明亮,不会变得迟钝;如果遇到像磨刀石那样锐利的东西,就会磨得更加锐利,不会变得钝滞。诗人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身处逆境,却能像磐石一样坚定不移,决不会像水中的浮萍一样随波逐流。
这首诗结构紧密,层次井然,语言质朴,风格沉雄苍凉。前两句写诗人忧思不已,心情沉重。中间两联描绘出一幅暮夜行踪图,形象生动。最后两联写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与勉励。全诗构思独特,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