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登高阁,三休忽自悲。
因知筋力减,不及往年时。
草树还如旧,山河亦在兹。
龙钟兼老病,更有重来期。
登总持寺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总持寺阁》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 作者及创作背景:
- 这首诗由唐朝著名政治家和诗人张九龄创作,字子寿,号博物。他生于678年,卒于740年,是唐朝中后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生平充满了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就。在文学方面,他的代表作有《感遇诗》等,这些作品以其刚健的风格而著称。
- 《登总持寺阁》的创作背景与张九龄的政治生涯密切相关。当时,唐玄宗对李林甫等人不满,张九龄曾因其被谗言陷害而失去相位。然而,他在失势后并未放弃自己的诗歌创作,这首《登总持寺阁》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 诗歌原文:
- 香阁起崔嵬,高高沙版开。攀跻千仞上,纷诡万形来。草间商君陌,云重汉后台。山从函谷断,川向斗城回。林里春容变,天边客思催。
- 这首诗共四句,每一句都描绘了总持阁的不同面貌和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这座高耸入云的建筑的敬畏之情。
- 诗歌赏析:《登总持寺阁》不仅是张九龄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唐代长安城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一种艺术表达。诗中的“登临信为美”,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处美景的赞美之情;“怀远独悠哉”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远望。
《登总持寺阁》不仅展示了唐诗的精湛技艺,还反映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以及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化和诗人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