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北去暮心伤,细雨东风春草长。
杳杳短亭分水陆,隆隆远鼓集渔商。
千丛野竹连湘浦,一派寒江下吉阳。
欲问长安今远近,初年塞雁有归行。
发绵津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发绵津驿》是唐代诗人耿湋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孤寂、哀愁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简介:《发绵津驿》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耿湋,字洪源,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钱起、卢纶、司空曙齐名。他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至右拾遗,工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著有集三卷,现存诗二卷。
原文内容:孤舟北去暮心伤,细雨东风春草长。杳杳短亭分水陆,隆隆远鼓集渔商。千丛野竹连湘浦,一派寒江下吉阳。欲问长安今远近,初年塞雁有归行。
整体翻译:孤舟向北驶去,暮色使人心生哀愁。细雨和东风使得春天的草木更加繁茂。短亭上,水陆之分清晰可见,远处传来的鼓声汇聚了渔商。千丛野竹绵延到湘江之滨,寒江之下是吉阳。想要询问现在的长安离我有多近?初年的塞雁已有归行。
词句注释:孤舟北去暮心伤:形容孤独地乘舟向北行驶时的心情。细雨东风春草长:描写细雨和东风让春天的草木生长得更加茂盛。杳杳短亭分水陆,隆隆远鼓集渔商:描绘了短亭上水陆分明,远处传来的鼓声吸引了众多的渔商。千丛野竹连湘浦,一派寒江下吉阳:描绘连绵不绝的竹子延伸到湘江岸边,寒冷的江水直通吉阳。欲问长安今远近,初年塞雁有归行:表达出想要知道现在长安的距离和想家的心情,尤其是想到初年的塞雁也能返回故乡。
《发绵津驿》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将一个旅人在春天里乘坐孤舟向北行进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还透露出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