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直。
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
自昔有贤才,相逢不相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直。
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
自昔有贤才,相逢不相识。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五)’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提到了“淇”,这是河南的一个地名,而“黄河”则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李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联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他也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人民的疾苦。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五)’的内容如下:
淇水悠悠映日黄,
行人遥望故乡旁。
风卷尘埃过客路,
心随流水向东流。
这首诗以“淇水悠悠映日黄,行人遥望故乡旁”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接着,“风卷尘埃过客路,心随流水向东流”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看着眼前的景色,心中却想着远方的家乡,这种情感使得诗歌充满了深沉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