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直。
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
自昔有贤才,相逢不相识。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共十二首。其中第一首诗为《东入黄河》。全诗如下:
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直。
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
自昔有贤才,相逢不相识。
注释解释如下:
- 东入黄河水:向东流入黄河的河水。
- 茫茫泛纡直:形容黄河水浩渺无边,水流曲折。
- 北望太行山:向北望去,可以看到太行山上的山峰。
- 峨峨半天色:形容太行山上的山峰高大,仿佛在天空中。
- 山河相映带:指黄河和太行山相互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 深浅未可测:形容黄河和太行山的深度和宽度难以测量。
- 自昔有贤才,相逢不相识:自古以来就有贤能之士,他们虽然彼此相遇但并不相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黄河边看到的景象。从东面流向黄河的河水浩渺无边,水流曲折。向北望去,可以看到太行山上的山峰高大,仿佛在天空中。黄河和太行山相互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然而,尽管这些景象美丽迷人,但作者却感慨地说,自古以来就有贤能之士,他们虽然彼此相遇但并不相识。这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人事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