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
独行既未惬,怀土怅无趣。
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骛。
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
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
惆怅落日前,飘飖远帆处。
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
归意方浩然,云沙更回互。
【注释】
-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这首诗是诗人在黄河中游地区所作,共十三首。
- 淇: 地名。
- 滑台: 古地名,今河南省濮阳县。
- 台高秋已暮: 指秋天到了,黄河边的滑台已经落日黄昏。
- 独行既未惬: 独自行走没有达到心中的满足。
- 怀土怅无趣: 怀念故乡而感到无聊。
- 晋、宋: 指当时的晋和宋两个朝代,这两个朝代的政权都曾经被外族侵占过。
- 羌、胡: 古代中国西北边疆的民族,这里泛指周边的民族。
- 当时无战略: 这个时期国家缺乏有效的战略战术。
- 此地即边戍: 这个地区就是边防哨所。
- 兵革徒自勤: 用武力去防御,徒然使自己勤劳。
- 山河孰云固: 山河难道能够永远坚固?
- 乘闲: 闲暇时,即闲暇无事的时候。
- 感物伤游寓: 触景生情,伤离思归。
- 惆怅落日前: 傍晚时分,落日的余晖映照之下。
- 飘飖远帆处: 远行的帆船在飘摇中行进。
- 北风吹万里: 北风呼啸吹遍万里。
- 南雁不知数: 不知道有几只大雁向南飞去。
- 归意方浩然: 心中充满归家的渴望。
- 云沙更回互: 形容云彩和沙石交织在一起。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途经黄河中游地区的一个秋天的傍晚,通过对黄河边滑台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第一句”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直接点明时间和地点,秋季登上高高的滑台,已是夕阳西下之时。这里的“滑台”指的是黄河中游的一个地理标志,也是作者此行的重要目的地。
第二句”独行既未惬,怀土怅无趣”表现了作者独自一人行走,内心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反而更加怀念故乡的心情。这里的“怀土”指思念家乡,而“怅无趣”则表达了作者因思念而感到的无聊和失落。
第三句”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骛”则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感慨。晋和宋两朝虽然曾经繁华一时,但如今却被外族入侵,变得衰败不堪,而周边的羌、胡等民族却在四处游荡,形成了一种动荡不安的局面。
第四句”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进一步强调了当时国家缺乏有效战略的问题,而这里的“边戍”则是指边境上的要塞或防守区域,反映了国家的脆弱和无力。
接下来的几行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和防御的看法。他感叹说:“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意思是说,用武力去防御,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疲惫;而江山大地又怎能真正稳固呢?这里的“兵革”指的是战争,而“山河”则代表国土。
最后几句”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则是表达了作者在闲暇之余喜欢登高远眺,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因为看到这些景色而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情感,产生了对家乡的思念。这里的“游寓”指的是寄居在外或者旅行的意思。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一位游子对于国家兴衰、个人命运以及家乡情怀的复杂感受,充满了深刻的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