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后。

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

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

忧来谁得知,且酌尊中酒。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八)的诗意如下:

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后。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忧来谁得知,且酌尊中酒。

此诗描述了诗人在黄河渡口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内心的忧愁和孤独感。

“兹川方悠邈”表达了作者对于河流的无限遐想。这里的“悠邈”一词形容河水的深远与绵延,给人以宽广无垠的感觉。接着,“云沙无前后”则描绘了黄河上游的壮观景象,云烟缭绕,泥沙弥漫,展现了黄河的独特魅力。

“古堰对河壖”展示了黄河岸边的古老建筑,如古堰等,这些古老的建筑见证了黄河的变迁,承载着历史的沧桑。而“长林出淇口”则描绘了黄河边郁郁葱葱的森林,树木挺拔,生机盎然,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绿意。

诗人的内心并非全然喜悦。“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独自行走于广阔的黄河之上,远离故土,不禁让人心生凄凉。而“忧来谁得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不知道谁能真正理解他的心事。

“且酌尊中酒”则表现了一种豁达的态度。尽管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诗人仍然选择以饮酒来排遣心中的忧虑,寻求心灵的慰藉。这既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八)》通过对黄河的宏伟景观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描绘,展现了唐代诗人高适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唐代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的重要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