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浊河注,怀古临河滨。
禹功本豁达,汉迹方因循。
坎德昔滂沱,冯夷胡不仁。
激潏陵堤防,东郡多悲辛。
天子忽惊悼,从官皆负薪。
畚筑岂无谋,祈祷如有神。
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诗句释义与赏析: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十):这是一首描写黄河的诗,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
茫茫浊河注:描述黄河水流浑浊,如同无尽的泥沙汇聚。
怀古临河滨:诗人站在河边,思考着古代的历史。
禹功本豁达:赞扬了大禹治水的功绩,表示河流之所以宽广,是因为大禹的功劳。
汉迹方因循:批评现在的治理方式过于保守,没有像大禹时期那样开拓进取。
坎德昔滂沱:提到过去河水泛滥的情景,用“坎德”指代黄河。
冯夷胡不仁:批评那些不仁的人,可能是在批评那些不负责任的治河官员。
激潏陵堤防:黄河之水冲击堤防,导致灾害频发。
东郡多悲辛:黄河泛滥给东部地区带来灾难和痛苦。
天子忽惊悼:皇帝对这次黄河泛滥感到惊恐和悲痛。
从官皆负薪:官员们被迫背柴草,准备救灾。
畚筑岂无谋:尽管有人尽力救援,但事情仍然无法控制。
祈祷如有神:即使有祈祷,也未能阻止灾害的发生。
宣房今安在:询问现在祭祀洪水的祠堂还在吗?
高岸空嶙峋:高高的堤坝已经变得光秃秃,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威力和侵蚀。
赏析:这首诗通过黄河的自然景观,引发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治理者的批判。诗人通过对大禹治水的歌颂来反衬现实治河的不足,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同时,通过黄河的洪水和堤防的破坏,展示了自然灾害的无情和人类的无奈。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