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杂咏十九首桃花谷

君阳山下足春风,满谷仙桃照水红。
何必武陵源上去,涧边好过落花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阳羡杂咏十九首桃花谷”是唐代诗人陆希声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陆希声,字鸿磬,自号君阳遁叟(一称君阳道人),唐代苏州府吴县人氏(今江苏苏州)。他是一位博学善属文的人物,昭宗时被召为给事中,历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要职。
  • 创作时期:陆希声生活在唐朝末年,此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他的诗作多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1. 诗句原文
  • “何必要去武陵看桃花,涧边好过落花中。”: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桃花谷满谷花色景象的喜爱,认为没有必要远赴武陵去看桃花,桃花谷本身就是一处美景,值得欣赏。
  • “仙桃”指桃花:这里的“仙桃”指的是桃花,通过“满谷‘仙桃’映红”描绘了桃花盛开时的壮丽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 “君阳山下踏着春风欣赏一池春水被满谷‘仙桃’映红”:描述了诗人在君阳山下,沿着春风漫步,欣赏一池春水的美景,满谷的桃花与春天的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1. 诗意赏析
  • 自然之美:此诗通过描绘桃花谷的美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诗人通过对桃花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生活情趣:诗中的“何必要去武陵看桃花”一句,反映出诗人对日常生活的喜爱,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文化意蕴:陆希声通过这首《阳羡杂咏十九首桃花谷》,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追求。

陆希声的《阳羡杂咏十九首桃花谷》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古诗词,也是唐代文人对美好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领略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赞美,还能深入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