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文宴得惊字

各将寒调触诗情,旋见微澌入砚生。
霜月满庭人暂起,汀洲半夜雁初惊。
三秋每为仙题想,一日多因累句倾。
千里建康衰草外,含毫谁是忆昭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陆龟蒙的《寒夜文宴得惊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作不仅是文学艺术作品,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艺术价值,值得深入探究和欣赏。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涵: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寒夜文宴得惊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各将寒调触诗情,旋见微澌入砚生。霜月满庭人暂起,汀洲半夜雁初惊。三秋每为仙题想,一日多因累句倾。”
  • 翻译:诗人通过描写冬夜的景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霜月照耀下的庭院里,人们暂时起身活动,而江边的鸟儿在半夜被惊动,发出惊恐的鸣叫。秋天常常让人联想到仙人的境界,而作者却因为频繁地写作而感到疲惫。
  1. 诗歌鉴赏与赏析
  • 诗中意象:诗中的“霜月”和“微澌”都是寒冷季节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感受。霜月象征着清冷、宁静,而微澌则代表着自然界细微而微妙的变化。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种静谧而又紧张的氛围。
  • 艺术手法:陆龟蒙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霜月满庭”与“汀洲半夜雁初惊”,形成了视觉上的反差,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隐喻了人生的起伏和变迁,引人深思。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寒夜文宴得惊字》创作于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战乱频发,社会动荡。陆龟蒙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这首诗,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个人经历:陆龟蒙生活在姑苏(今江苏苏州),他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学传统。陆龟蒙本人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作多有愤世嫉俗之语,这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不无关系。
  1. 思想内容
  • 自然观:陆龟蒙在《寒夜文宴得惊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他认为自然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的境界,需要用心去体会。这种观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自然观。
  • 人生观:陆龟蒙在诗中多次提到了“仙题”、“累句”,这表明他在追求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他希望通过诗歌的创作来实现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这种人生观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可以看出陆龟蒙的《寒夜文宴得惊字》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