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越客

故国波涛隔,明时已久留。
献书双阙晚,看月五陵秋。
南棹何时返,长江忆共游。
遥知钓船畔,相望在汀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嘏并未创作《赠越客》这首作品。实际上,《赠越客》是唐代诗人马戴的作品,由赵嘏(一说为马戴)创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和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故国波涛隔,明时已久留。
    献书双阙晚,看月五陵秋。
    南棹何时返,长江忆共游。
    遥知钓船畔,相望在汀洲。

  2. 诗歌赏析

  • 情感真挚:《赠越客》通过简洁的词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客人的深厚思念。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真挚的情感透过每一个字,直抵人心。
  • 意境深远:诗中的“故国波涛隔”和“明时心久留”描绘了诗人身处异地的感慨,而“献书双阙晚”和“看月五陵秋”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
  • 情景交融:诗中的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互映衬,如“看月五陵秋”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含蓄委婉:整首诗用词精炼而不失深意,通过景物描写和内心感受的结合,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马戴是唐朝后期的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的感慨。
  • 写作时间:关于《赠越客》的具体创作时间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可能出自于唐宪宗元和年间,此时正值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的阶段。
  1. 文学意义
  • 文化研究价值: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唐代社会和文化的珍贵资料。
  • 人文精神体现: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情感的交织,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人文精神。
  1. 读者建议
  • 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比如可以从历史背景、艺术形式、情感表达等多个层面来理解这首诗。
  •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诗歌来加深对《赠越客》的理解,同时也能体会到不同诗人在表达相似情感时的独特之处。

《赠越客》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情感的唐代诗歌,它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同时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