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西岳白石僧

挂锡中峰上,经行踏石梯。
云房出定后,岳月在池西。
峭壁残霞照,欹松积雪齐。
年年著山屐,曾得到招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西岳白石僧》是唐代诗人马戴所作的一首寄语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作者与白石僧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下是对该诗歌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马戴(799年—869年),字虞臣,唐代定州曲阳(今河北曲阳县)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以诗著称,其作品多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在艺术成就上,马戴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运用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与抱负,因此被誉为“诗中有画”的大家。
  2. 诗歌原文
    挂锡中峰上,经行踏石梯。
    云房出定后,岳月在池西。
    峭壁残霞照,欹松积雪齐。
    年年着山屐,曾得到招提。
  3. 诗意解析
  • 挂锡中峰上,经行踏石梯。 描述了诗人到达西岳山顶的过程,强调了攀登之艰难以及途中的自然景观。
  • 云房出定后,岳月在池西。 描写了晚霞映照下的山峰与清澈的池塘,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 峭壁残霞照,欹松积雪齐。 通过描述峭壁和欹松,展示了西岳山的险峻美和自然之美。
  • 年年著山屐,曾得到招提。 表达了诗人每年登山时的情景,也暗示了他与这座山有着不解之缘。
  1. 艺术特色
  • 意象的运用:《寄西岳白石僧》中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如“云房”、“岳月”、“峭壁”、“欹松”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加深了读者的情感体验。
  • 情感的表达:诗歌中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友情的珍视,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1. 文化意义
  • 对自然的赞美:马戴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赞美,鼓励人们去欣赏并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友情的象征:诗中的“年年着山屐”反映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照和支持。

《寄西岳白石僧》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更是马戴对于自然美、友情与人生态度的独特表达。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更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和人文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文学作品在传达情感、审美体验方面的独特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