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和北虏使

路始阴山北,迢迢雨雪天。
长城人过少,沙碛马难前。
日入流沙际,阴生瀚海边。
刀镮向月动,旌纛冒霜悬。
逐兽孤围合,交兵一箭传。
穹庐移斥候,烽火绝祁连。
汉将行持节,胡儿坐控弦。
明妃的回面,南送使君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和北虏使》是唐朝诗人马戴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路始阴山北,迢迢雨雪天。长城人过少,沙碛马难前。日入流沙际,阴生瀚海边。刀环向月动,旌纛冒霜悬。逐兽孤围合,交兵一箭传。穹庐移斥候,烽火绝边年。

  2. 诗歌鉴赏

  • 主题内容:《送和北虏使》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边疆将士的艰辛生活。诗中的“日入流沙际”等诗句,形象地刻画了战场的艰苦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深深同情与敬意。
  • 艺术手法:此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流沙”、“瀚海”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边疆气息和战争氛围。同时,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边关将士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出深深的关切和担忧。诗中既有对将士们英勇无畏精神的赞扬,也有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牺牲的感慨。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全诗更加富有感染力和深度。
  1. 创作背景
  • 在晚唐时期,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边疆地区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马戴创作了这首《送和北虏使》,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 作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马戴的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边疆将士生活的关注和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反思。因此,可以推断《送和北虏使》的创作背景也与这些因素有关。

马戴的《送和北虏使》不仅是一首描绘边疆风光和战争场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也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和平的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