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李峤诗

台阁神仙地,衣冠君子乡。
昨朝犹对坐,今日忽云亡。
魂随司命鬼,魄逐见阎王。
此时罢欢笑,无复向朝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李峤诗》是由唐代诗人崔泰之所作,这首诗是诗人为了纪念李峤而作的悼词。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哭李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其原文如下:台阁神仙地,衣冠君子乡。昨朝犹对坐,今日忽云亡。魂随司命鬼,魄逐见阎王。此时罢欢笑,无复向朝堂。
  1. 作者介绍
  • 崔泰之,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以其卓越的诗歌创作才华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人生、自然及宇宙的深刻感悟。
  1. 诗歌背景
  • 李峤(764年—813年),唐代文学家,与杜审言、苏颋并称为“文章三杰”,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多以咏史抒怀为主,尤以《风人歌》、《七夕赋》等作品闻名于世。
  • 崔泰之通过《哭李峤诗》,不仅表达了对李峤这位文学巨匠的深切怀念,也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传达了对前辈文人的敬仰之情。
  1. 诗歌内容解析
  • “台阁神仙地”描绘了李峤所居之地的神圣与超凡脱俗。台阁通常指代高级官府或贵族府邸,这里用以形容李峤生活的环境。
  • “衣冠君子乡”则展现了李峤所在之地的文化氛围,衣冠指的是古代士人所穿的礼帽和衣服,君子则是指有才德的人。这里暗示李峤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崇尚文化与道德修养的地方。
  • 诗句“昨朝犹对坐,今日忽云亡”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李峤突然去世的悲痛和不舍。昨日还在交谈共事的情景,今天却阴阳永隔,这种强烈的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的哀伤之情。
  • “魂随司命鬼,魄逐见阎王”则运用了中国神话中的灵魂观念,描述了李峤离开人世后灵魂的去向。司命和阎王分别代表天界的管理和阴间的审判,这里的描写既体现了对李峤人格的崇敬,也蕴含了对他离世的悲叹。
  • “此时罢欢笑,无复向朝堂”表达了诗人因李峤去世而感到的快乐消失,失去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缅怀。这反映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思念及对其生前交往的回忆。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哭李峤诗》巧妙地将李峤生前的生活环境和死后的景象融为一体,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述,传达了对李峤的无限怀念。
  • 意境深远:整首诗充满了对李峤的敬仰与哀悼之情,同时通过对李峤生平的回忆,展示了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价值。

崔泰之的《哭李峤诗》不仅是一篇悼念好友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到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也能够体会到诗人深厚的情感表达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