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
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
高鸟下残照,白烟生远林。
更闻清磬发,聊喜缓尘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
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
高鸟下残照,白烟生远林。
更闻清磬发,聊喜缓尘襟。
。
《晚次修路僧》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秋夜长无梦,孤灯暗复明。
山川经雨后,风雨入秋声。
独坐空斋里,谁怜病老情?
故人多在远,此地少行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独自坐在空寂的斋室中的情景。尽管秋天已经来临,但夜色依旧漫长而黑暗,孤独的灯光也显得暗淡无光。山川被雨水滋润后变得更加苍翠,风雨声夹杂着秋日的萧瑟气息,在寂静的夜里回荡。
诗人在这样的夜晚里独自坐立空斋之中,心中充满了寂寞和愁苦之情。“独坐”二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感,“病老情”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尽管有故人在他乡相聚,但这里却少有人来打扰他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