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对酒行

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
眼前一尊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
主人有黍百馀石,浊醪数斗应不惜。
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
茱萸湾头归路赊,愿君且宿黄公家。
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湖上对酒行》是唐代诗人张谓的作品之一。这首诗通过描绘湖上的美景与宴饮之乐,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下是对《湖上对酒行》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眼前一尊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主人有黍百馀石,浊醪数斗应不惜。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
  2. 诗歌赏析:这首诗以湖上景色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诗中“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湖上夜晚的明月与白天的山川。“眼前一樽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内心的宁静。诗中的主客情深,表达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主人有黍百馀石,浊醪数斗应不惜。”反映了主人的热情招待和豪爽性格。最后,“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一句,既表达了当下欢乐的满足感,也透露了对未来相聚时刻的无限期待和思念。整体上,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体现了盛唐时期文人追求自由与超然的精神风貌。

《湖上对酒行》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唐代文人寄情山水、追求自然和谐的一种文化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层次地感受到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