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山水清,乱流鸣淙淙。
旧蒲雨抽节,新花水对窗。
溪中日已没,归鸟多为双。
杉松引直路,出谷临前湖。
洲渚晚色静,又观花与蒲。
入溪复登岭,草浅寒流速。
圆月明高峰,春山因独宿。
松阴澄初夜,曙色分远目。
日出城南隅,青青媚川陆。
乱花覆东郭,碧气销长林。
四郊一清影,千里归寸心。
前瞻王程促,却恋云门深。
毕景有馀兴,到家弹玉琴。
白湖寺后溪宿云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湖寺后溪宿云门》是唐代诗人常建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感所思,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白湖寺后溪宿云门》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唐代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们通过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常建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旅途的一种哲思。
从艺术风格来看,常建的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鲜明的画面感著称。他的诗歌多采用五言绝句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在《白湖寺后溪宿云门》中,常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受,将落日、流水、新花、归鸟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场景,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山水之间。这种艺术风格体现了常建对于诗歌美学的追求,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美的独到理解和深刻感受。
《白湖寺后溪宿云门》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和深情的自然之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启示和艺术的灵感。常建以其独特的文学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