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苏州楞伽寺

楼台山半腹,又此一经行。
树隔夫差苑,溪连句践城。
上坡松径涩,深坐石池清。
况是西峰顶,凄凉故国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苏州楞伽寺”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蕴。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张祜(782? —852?),字承吉,号游仙翰林,唐代著名学者、诗人。他出生于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人称“张公子”。初寓姑苏时,张祜深受令狐楚的器重。元和、长庆间,他被天平节度使令狐楚上表推荐,但因与元稹的排挤失意之后客淮南,后因喜爱丹阳曲阿而在此筑室隐终。
  • 张祜的诗歌以宫词、山水、边塞题材居多。诗风平易近人、流转自然,具有隐逸之气。他的代表作《全唐诗》中存有二卷,共三百四十九首诗作。其中,《题苏州楞伽寺》是他的代表之一,体现了他深邃的文化修养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1. 诗词原文
    楼台山半腹,又此一经行。
    树隔夫差苑,溪连勾践城。
    上坡松径涩,深坐石池清。
    况是西峰顶,凄凉故国情。

  2. 诗词赏析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对苏州楞伽寺周边自然景物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意境。诗中的“楼台山半腹”,不仅描述了地理位置,还象征着诗人心中的高远志向与对知识的探求。
  • 文化内涵丰富:通过“夫差苑”、“勾践城”等历史典故,不仅增添了诗句的文学色彩,也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能够体会到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例如,“夫差苑”暗示着历史上吴国的辉煌与衰落,“勾践城”则映射出越王勾践的忍辱负重和最终的复国成功。
  • 情感表达细腻:诗人通过对石头池子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往昔岁月的感慨。特别是最后两句“况是西峰顶,凄凉故国情”,更是把个人的思乡之情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世界和博大的爱国情怀。

张祜的《题苏州楞伽寺》不仅仅是一首描述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历史哲思和深沉情感的佳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