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自成阴,昏昏月映林。
五更离浦棹,一夜隔淮砧。
漂母乡非远,王孙道岂沉。
不当无健妪,谁肯效前心。
宿淮阴水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淮阴水馆》是唐朝张祜的一首作品,展现了他擅长宫词、山水、边塞等多种题材的风格。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张祜(782?—852?),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家世显赫,被誉为“张公子”,初寓姑苏,后隐居丹阳曲阿。他在元和、长庆年间深受令狐楚器重,但因受元稹排挤而失意,客淮南后最终选择隐逸而终。其诗风平易近人且自然流转,具有隐逸之气,存诗二卷,共三百四十九首,编有《张处士诗集》。
诗歌原文:《宿淮阴水馆》的原文如下:
积水自成阴,昏昏月映林。
五更离浦棹,一夜隔淮砧。
漂母乡非远,王孙道岂沉。
不当无健妪,谁肯效前心。诗歌翻译:这首诗的翻译如下:积水从成阴,在昏暗的月光映林。五更离浦划,一天夜里隔淮河砧。漂母家乡不远,王孙道难道沉。不应当没有健康妇女,谁肯效前心。
写作背景:张祜在元和、长庆间受到令狐楚的重视,后被元稹排挤,因此他客淮南并隐居丹阳曲阿。他喜爱吟咏丹阳曲阿的美景,因此在此筑室隐居。
艺术特色:张祜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平易近人且自然流转,具有隐逸之气。《宿淮阴水馆》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赏析与评析:这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诗人通过描述夜晚在淮河边的所见所闻,巧妙地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尤其是诗句“不应当没有健康妇女,谁肯效前心”更是引人深思。
《宿淮阴水馆》不仅展现了张祜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和深邃内涵。这首诗不仅是张祜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