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于越亭

扁舟亭下驻烟波,十五年游重此过。
洲觜露沙人渡浅,树稍藏竹鸟啼多。
山衔落照欹红盖,水蹙斜文卷绿罗。
肠断中秋正圆月,夜来谁唱异乡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于越亭》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七言律诗,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张祜(782? —852? ),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出生于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人称“张公子”。他的诗风平易近人,流转自然,有隐逸之气。其诗长于宫词、山水、边塞,题材相当丰富。在元和、长庆间,深受令狐楚器重。令狐楚担任天平节度使后,上表推荐,但被元稹排挤,失意后客淮南。因喜爱丹阳曲阿,故在此筑室,隐居而终。

  2. 诗词原文:《题于越亭》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诗词之一,文学体裁是七言律诗。扁舟亭下驻烟波,十五年游重此过。洲觜露沙人渡浅,树稍藏竹鸟啼多。山衔落照欹红盖,水蹙斜文卷绿罗。肠断中秋正圆月,夜来谁唱异乡歌。

  3. 诗词注释: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越亭停泊时的感受和心境。诗中的“扁舟”指的是诗人乘坐的小舟停靠在亭下,“十五年游重此过”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怀念之情,以及长时间未曾再次造访的感慨。“洲觜露沙人渡浅”描述了江边的沙滩上,行人的足迹显得如此渺小。“树稍藏竹鸟啼多”,则是对周围环境的一种细腻描写。“山衔落照欹红盖,水蹙斜文卷绿罗”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下的景色,以及水面上的倒影。最后一句“肠断中秋正圆月,夜来谁唱异乡歌”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中秋节夜晚的感伤。

  4. 诗词赏析:《题于越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地方的回忆,更是对一种生活的怀念和对人生旅途的一种感慨。

《题于越亭》不仅作为唐代文人的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审美体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唐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背景,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创作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