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二首

【其一】
莫折宫前杨柳枝,玄宗曾向笛中吹。
伤心日暮烟霞起,无限春愁生翠眉。
【其二】
凝碧池边敛翠眉,景阳楼下绾青丝。
那胜妃子朝元阁,玉手和烟弄一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柳枝二首》是唐代诗人司空图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以下是对作品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 陶家五柳簇衡门,还有高情爱此君。何处更添诗境好,新蝉欹枕每先闻。
  • 数枝珍重蘸沧浪,无限尘心暂免忙。烦暑若和烟露裛,便同佛手洒清凉。
  1. 作者背景
  • 司空图(837年—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人。他归隐中条山王官谷,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他的诗文成就颇高,尤其对后世影响甚大,有《诗品》等传世作品。
  1. 诗歌内容解析
  • 自然之美:诗歌开篇“陶家五柳簇衡门”,描绘了陶家门前五株杨柳环绕着门户的情景,通过这种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新蝉欹枕每先闻”一句则描绘了夏日夜晚,新蝉鸣叫声在枕边响起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 超然物外:第二句“数枝珍重蘸沧浪”,意指诗人将几枝杨柳浸入清澈的河水中,象征着净化心灵,摆脱尘世烦恼。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内心的平静。
  1. 诗歌主题思想
  • 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首诗通过对杨柳、蝉鸣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世界,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安宁。
  • 超脱世俗:诗中的“尘心暂免忙”表达了诗人对纷扰尘世的超脱。他通过欣赏自然界的美好,寻求心灵的宁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杨柳枝二首》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篇展示自然美景的文学佳作,它不仅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精神追求。

注解

杨柳枝:唐教坊曲名。按白居易诗注:《杨柳枝》,洛下新声。其诗云:“听取新翻杨柳枝”是也。薛能诗序:令部妓作杨柳枝健舞,复度新声。其诗云:“试蹋吹声作唱声”是也。盖乐府横吹曲有《折杨柳》名,此则借旧曲名,另创新声,后遂入教坊耳。此本唐人七言绝句,与顾夐词四十字体、朱敦儒词四十四字体添声者不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