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安西将

万里海西路,茫茫边草秋。
计程沙塞口,望伴驿峰头。
雪暗非时宿,沙深独去愁。
塞乡人易老,莫住近蕃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安西将》是唐朝诗人张籍的作品,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描写边塞景象和送别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渴望。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分析《送安西将》:

  1. 作者介绍
  • 生平与创作风格: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与王建、元稹、李绅等并称为“元和体”诗人。他的作品以写实见长,风格清新自然。
  • 时代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籍的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情感。
  1. 诗歌原文
    万里 海西路,茫茫边草秋。
    计程沙塞口,望伴驿峰头。
    雪暗非时宿,沙深独去愁。
    塞乡人易老,莫住近蕃州。

  2. 内容分析

  • 边塞风光描写:诗中描绘了辽阔的边塞景色,从“万里海西路,茫茫边草秋”开始,展现了一幅辽阔而苍凉的边塞图景。这样的描写不仅烘托了送别的哀愁,也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远感。
  • 送别之情:“计程沙塞口,望伴驿峰头”表达了送别者对友人远行的关切与不舍。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充满了人文关怀与深情厚谊。
  • 对友人的祝愿:“雪暗非时宿,沙深独去愁”以及最后两句“塞乡人易老,莫住近蕃州”,表达了送别者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以及对其在边疆生活不易的提醒。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简单的送别之作,更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边塞风光和送别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唐代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