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仆射西园

遇午归闲处,西庭敞四檐。
高眠著琴枕,散帖检书签。
印在休通客,山晴好卷帘。
竹凉蝇少到,藤暗蝶争潜。
晓鹊频惊喜,疏蝉不许拈。
石苔生紫点,栏药吐红尖。
虚坐诗情远,幽探道侣兼。
所营尚胜地,虽俭复谁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李仆射西园》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之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环境的赞美之情。以下是对该作品的深入介绍:

  1. 作者简介:张籍,字文昌,汉族,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后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后世赞誉。

  2. 作品原文
    遇午归闲处,西庭敞四檐。
    高眠着琴枕,散帖检书签。
    印在休通客,山晴好卷帘。
    竹凉蝇少到,藤暗蝶争潜。
    晓鹊频惊喜,疏蝉不许拈。
    石苔生紫点,栏药吐红尖。虚坐诗情远,幽探道侣兼。
    所营尚胜地,虽俭复谁嫌。

  3.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以描写李仆射的西园为主线,通过对园中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园中自然美景和人文环境的赞美之情。诗中不仅刻画了西园的自然景观,如“竹凉”“藤暗”等,还通过人物活动的细节描写,如“喜鹊”“蝉鸣”,增加了诗歌的生活气息和动态美感。
  • 诗中也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情趣,如“虚坐诗情远,幽探道侣兼”,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1. 写作背景
  • 张籍生活在唐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诗歌创作极为兴盛的时代。《和李仆射西园》的创作应是在张籍游览或观赏李仆射的西园时所作,通过观察和想象,将所见所感融入诗中。
  • 张籍作为一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和李仆射西园》也不例外,它是诗人对个人生活环境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生活的一种写照。

《和李仆射西园》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佳作,同时也是唐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