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征妇怨
译文
在秋风萧瑟的凄寒九月,匈奴兵再次侵扰边塞,屠杀边地将领。汉军伤亡惨重,全部丧生在辽水边境。由于万里之外白骨无人收,所以家家只能都在城下招魂安葬他们。征妇曾经设想与丈夫、儿子共同生活,即使贫贱却舒心。如今丈夫死在战场上,今后谁才是她的依靠?肚子里的遗孤生下来怎样哺育?虽然还活着但就像白天的蜡烛那样暗淡无光,生活毫无希望。
介绍
《征妇怨》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古诗。全诗以汉喻唐,描写战争的残酷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用词简练,情思婉转。
注解
没:覆没、被消灭。
招魂葬:民间为死于他乡的亲人举行的招魂仪式。用死者生前的衣冠代替死者入葬。
依倚:依赖、依靠。
同居:与丈夫、儿子共同生活在一起。
昼烛:白天的蜡烛,意为黯淡无光,没用处。
相关推荐
《征妇怨》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译文: 九月,匈奴杀害了边疆的守将,使得整个汉军全军覆没。在辽水之畔,无人收拾那些散落的白骨。在每个城市,人们都在城下招魂,为逝去的亲人安葬。 在这样的背景下,妇女们依靠着她们的孩子和丈夫。他们虽然生活贫困,但却感到心情舒畅。因为她们的孩子还活着
诗句如下: 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圆。 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 君泪濡罗巾,妾泪满路尘。 罗巾长在手,今得随妾身。 路尘如得风,得上君车轮。 渔阳千里道,近如中门限。 中门逾有时,渔阳长在眼。 生在绿罗下,不识渔阳道。 译文与注释 1. 良人昨日去 - “良人”指丈夫。“昨日去”说明丈夫已经离开。 - 译文与注释:你的丈夫昨天离去了。 2. 明月又不圆 - 月亮本应圆满,但今天却不圆。
【诗句释义】 金闺:指皇宫内院。寂寞:形容空虚、冷清。罢妆台:停止梳妆,因为已经没有心思了。 玉箸:指女子的手帕。阑干:栏杆。界粉腮:用胭脂画着红晕。 花落掩关春欲暮:花儿凋落,关闭的门户映衬着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 月圆倚枕梦初回:月亮高悬,倚靠枕头进入梦乡。 鸾胶:传说中用来粘合鸟兽的胶,此处用以象征相思之情。 龙剑:传说中的宝剑,这里比喻男子的豪情壮志。 曾寄锦书无限意
注释: 指思妇对远征丈夫的怨情。梦魂夜夜在天涯,指梦中常常梦见自己在遥远的边疆,日夜思念着远在他乡的丈夫。连岁音书不到家,指多年来书信都得不到,无法了解丈夫的情况。万里征人成白骨,指许多出征的人最终都没能回来,化为白骨。春闺犹自卜灯花,指妻子在家中仍像往常一样剪着灯花,寄托了对丈夫的深深思念。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思妇的哀婉情景,表达了她对远方丈夫的无尽思念和悲痛之情。诗中“梦魂夜夜在天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诗的理解和把握,名篇名句的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情景式默写,注意“梧桐”等字词的书写。 【答案】 征妇怨 梧桐叶叶生凉秋,燕山早寒可知遒。 则则力力叹不休,堂前月光使人愁。 停针罢线泪沾裳,朔风渐高天雨霜。 妾忧欲死幸未死,未死犹堪寄衣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征妇怨》。 译文: 嫁给你真是太迟了,分别你也太早。 官场行程有期限,不能暂时在一起。 我有嫁衣时,金丝织成光彩照人。 送君就远道,数日望君归来。 你离去究竟在何处?你回来究竟有多长? 过去你是胶与漆,现在你是参加商。 早上看云间的大雁,晚上看水底的鱼。 大雁和鱼飞过多少路程,哪里寄给你书信? 吃饭却吃不下,穿衣却没有暖和身体。 夜里回肠转九曲,白天流下几千滴泪。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逐句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体会诗歌的风格特点;最后把握诗人的感情态度。此题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答案】 译文:宁愿做路边的野草,不愿作战士的妻子。新婚不久便要分别了
这首诗的意境是深沉而哀婉的。它描绘了一位征妇在织布过程中的思绪和情感。下面是逐句解释: 1. 锦织回文织过秋,千丝万缕织成愁。 - 锦:一种精美的丝织品,通常用于制作衣物或其他装饰品。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特殊的布料或图案。 - 回文:一种文字结构,可以倒读与正读相同。 - 锦织回文:指用这种精美布料制作的衣服,或者是衣服上绣有回文图案。 - 织过秋:表示这件衣服经历了秋天的时节
注释: 君长久戍守在那遥远的边塞,妾愁思在空空的帷帐。 不能像青草一样随春生长,却能随风飘荡到您的衣间。 赏析: 此诗是一首闺怨诗。首句“君久戍远碛”写征夫远征在外,妻子在家独守空房;后两句则从侧面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苦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全诗以征妇的口吻,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诗人巧妙地将“妾”与“青草”、“君衣”联系起来,既表现出了征妇的孤独和无助
征夫出门时,征妇泪垂垂。 注释:丈夫离家出征的时候,妻子泪水涟涟。 把酒劝夫饮,执手问归期。 注释:妻子端酒劝丈夫饮酒,握着丈夫的手询问何时回家。 归期今已过,更无消息归。 注释:如今归期已经过了,再也没有他回家的消息了。 朝朝倚楼望,只见雁南飞。 注释:每天早晨都会倚着楼台远望,只见大雁向南飞翔
征妇怨 有柳切勿栽长亭,有女切勿归征人。长亭杨柳自春色,岁岁年年送行客。 译文:不要在长亭边种上柳树,不要让女子去陪伴远征的士兵。长亭旁的杨柳总是在春天的时候发新芽,每年都会送走远行的客人。 一朝羽檄风吹烟,征人远戍居塞边。辚辚车马去如箭,锦衾绣枕难留恋。 译文:突然收到征兵的命令,士兵被迫远离家乡,奔赴边疆。车轮滚滚,战马奔腾,如同离弦之箭般急速离去,锦帐绣被也变得难以留恋。 黄昏寂寞守长门
【注释】 征妇怨:征夫远去,征妇在家思念丈夫的怨词。云中:指远方。 作旗:做军旗,这里借指出征。馀帐帛:指剩余的帐幔和丝绸。买剑:指用钱购买宝剑。断钗金:指用钱剪断了钗上金子。被绣香兰浅:指被子上绣着香兰花,花色淡雅。妆奁凤影沉:指梳妆用的镜子里映着凤凰的影子,颜色深浓。 年年:一年又一年。寒砧:指冬夜寒冷时敲击的木梆声。 赏析: 此诗是一首闺妇怨情诗。诗人以一位思妇的口吻
【解析】 本题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名句,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我们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时不能只答出原诗的内容,还要写出自己对原诗的情感或观点。答题时注意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不要只答出诗句即可。如“征妇怨”这一句的大意是:汉军大举北征匈奴,旌旗在日光下闪耀,战马千匹万马,奔驰在咸阳路上,鼓声震天,尘土飞扬遮住了天空。儿子本是良家子弟
【注释】 征妇怨:征夫远在外地,妻子因思远役而感到哀伤。 空阶:空旷的台阶。 寒雨零:冷雨纷纷落下。 远道西风作:远行途中西风阵阵吹来。 檐花和泪落:屋檐上挂着的花随着泪水滴落。 【赏析】 这是一首写闺中思妇的诗。首句“空阶”点明是深秋,“寒雨”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远道西风”又烘托出一种凄凉的环境。“灯下制征衣”,“征衣”指丈夫远行时所穿的衣裳。“灯下”暗示夜深
【解析】 此诗是一首闺怨诗,表达了征妇因久戍不归而产生怨恨之情。全诗以“怨”为线索,层层写来,情真意切。前四句写征妇思念丈夫;最后两句写征妇的怨恨。“玉塞莺声断”一句点明时间,“银河雁影重”点明季节,都与“怨”有关。首联写去年征人入卢龙、今岁又入卢龙,都是从征人的角度看的。“玉塞莺声断”中的“玉塞”,指边关;“断”字写出了边地春寒料峭,征人难以适应。颔联中,“裁衣犹忆体”和“临镜懒窥容”
【注释】 临洮:古郡名,在今甘肃一带。 杀:指杀害、杀死。 征夫:远征的丈夫。 塞外:边疆。 骨成山:形容战死者尸骸堆积如山。 闺中:女子的住处。 死生消息总难知:生死的消息,总是难以知道。 招魂:请人帮助寻找已死的人或动物的灵魂。 机:织布机。 几度:多次。 闻嘶马:听到马的嘶鸣声。 又恐夫归投杼下:担心丈夫回到家里时,会投杼自杀。 【赏析】 《征妇怨》,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征妇怨 良人不愿封侯印,虎符远发当番阵。 几夜春闺恶梦多,竟得将军军覆信。 身没犹存旧战衣,东家火伴为收归。 妾生不识边庭路,寻骨何由到武威。 纸幡剪得招魂去,只向当时送行处。 注释:良人:指妻子的丈夫,这里指出征的士兵。虎符: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和调动军队的命令,用铜铁等制造,形似虎形,故称虎符。当番:守卫边疆。旧战衣:出征时穿的旧衣服。寻:寻找;求。武威:古郡名,在今甘肃武威县。 赏析
【诗句释义】: 1. 月朗星稀河汉横,露下莎鸡寒自鸣。美人望月双涕零,只身孤影空娉婷。 注释:月明亮星星稀疏,银河横卧在夜空中。露水打湿了莎草的鸡,自己发出凄凉的叫声。美女望着皎洁的月亮,眼泪不停地流下来。她独自一个人的身影显得多么孤单和寂寞。 2. 玉关三年不寄声,衡阳风雨无雁征。天边月照汉家营,阴山雪下交河冰,寒衣未寄伤我情。 注释:三年没有收到书信,就像在玉关一样。衡阳的风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来归纳主题思想。 “飞尘暗京国”意思是京城里到处扬起了尘土,天昏地暗,看不清道路。“沙”是沙漠之意。“日色昏”意思是沙漠的太阳没有光芒,天色昏暗。“归鸿”指大雁,这里代指征人(或思妇)。“寂寂”意为静悄悄的。“倚门”指倚着门。 “今夕复前夕”意思是今天又是傍晚时分,也是傍晚时分又来临
诗句释义及赏析 人与春鸿去,不与春鸿归。 - 解释:这里用“春鸿”比喻远行的人。春鸿飞去,意味着他们离开了家和亲人。"不与春鸿归"表达了诗人对远行之人的思念和不舍。 - 注释:“春鸿”,指春天归来的鸿雁,常用来象征远方的亲人或友人。 - 赏析:这句诗通过“人与春鸿去,不与春鸿归”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远行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风沙关塞长,问谁寄征衣。 - 解释:关塞之地常常风沙弥漫
【注】 1.肄(yì):同“荫”,指柳叶。 2.虏:指入侵的敌虏,这里泛指侵犯者。 【赏析】: 此诗写征妇怨情。全诗分三层。前二句写征人离别后,在绿杨丛中思念之苦;三、四句写时序变换,岁末已至,征人仍杳无音讯,令人生厌;五、六句写秋风凛冽,虏气骄横,征人毫无归期,令人心忧。最后两句写征妇独守空闺,寂寞无聊,长夜不寐,泪流满面。这首诗是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但诗人却能别出新意
【注释】: 依依:形容云彩飘荡的样子。 陇头:指陇山(在今甘肃东部)。陇上多白云,故称陇头。 思君肠欲断:想你的心情就像肠子都要断了一样。 撩乱:烦乱、纷乱。 仰观天边鸿:仰望天空中的大雁。 泽中鹳:水中的鹅鸭。 同食作队飞:一起飞到天上去。 生羽翰:生出翅膀。 【译文】: 我站在高高的陇头望着远方的白云,思念丈夫的心情使我心痛欲裂。 那白云飞去了陇头,我的相思之情却像被搅乱了一样无法平静。
【注释】 1. 河梁:古代设在渡口的桥梁。 2. 朱英:即朱缨,红色丝带。 3. 彩辔连金轭:即彩络金络。辔是马缰绳,轭是驾车时套在马颈上的铁制工具。这里用“彩”与“金”作比喻,形容其华丽。 4. 征夫:远行的人,指征人、士兵等。 5. 游子:在外居住的人。 6. 迟迟:迟疑不决的样子。 7. 赤:通“赤”,血的意思,此处代指眼泪。 【译文】 记得你走的时候,我拉着你的手在河边的小桥上分别。
【注释】 人生:人的一生。 重欢娱:重新得到欢乐。 多相怜:常常互相怜爱。 白骨:指战死者的遗骸。 漫:徒然,白白地。 孰:谁。 【译文】 人生的欢乐总是短暂的,美好的春光转眼就要逝去了! 我们还没有离别的时候,相互间是那样地相爱,一分手后彼此就顾不上对方了。 滚滚奔腾的黄河水向东流去,茫茫云海中的树木也显得那么渺小。 遍地的白骨堆积如山,又怎能分辨出是谁的坟墓呢? 【赏析】
诗句: 闻说沙场雪未干,移师又欲向楼兰。 译文: 听说战场上的积雪尚未融化,又要移师前往遥远的楼兰。 注释: 1. 雪未干 - 表示战争还没有结束,战事仍在继续。 2. 楼兰 - 古代西域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新疆罗布泊一带,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站点。此处可能指代边远地区的征战之地。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边疆战争的残酷和对征妇的苦难。诗中描绘了战场的寒冷与战斗的激烈
译文: 十五岁你娶我为妻,二十岁你便与我共事。但短短的一年,你就要随马鞍远行。 马上弯弓追逐胡人,年复一年苦战不息。忽然一天你从远处寄来书信,打开一看,不禁泪流满面。 拆开信封更没看到思念你的字句,信中只说了要封侯立业的事。那富贵荣华如轻尘一般,枕边衾中的恩爱如重千钧。 人生若能长久地得到宠爱,穿上白纱衣、吃着粗米饭也值得过一生。无奈如今鸾凤和鸣各自飞,天天看着镜中的自己日渐衰老。 注释: 1.
注释:丈夫从军在外,妻子在家中思念。西风刺肤寒冷,紧缚着衣服。惆怅地站在空荡荡的台阶上,飞萤在织锦的帐幕上闪烁。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对丈夫远行在外的深切思念以及因天气恶劣而引起的孤寂凄凉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真挚动人